首页 > 文化知识 > 牡丹花下死(牡丹花下死|一首千古名词背后的故事)

牡丹花下死(牡丹花下死|一首千古名词背后的故事)

来源:寒伦知识网

牡丹花下死

相信很多人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都读过陆游那首名闻天下的《钗头凤·世情薄》:“世情薄,人情恶,雨送黄昏花易落。晓风干,泪痕残。欲笺心事,独语斜阑。”而其中,“牡丹花下死,做鬼也风流”更是脍炙人口,耳熟能详。

可是,你是否知道,这首千古名词的背后,一段传奇故事在讲述着人间百态。

传说,南宋时,一位名叫许广平的读书人在春天的牡丹花盛开的时候,来到了洛阳牡丹花辈。他在牡丹花下认识了一位名叫丽华的女子,并酒后借住在她的家中。之后不久,他就被发现被人谋害而死,丽华也被迫离开了家乡在外漂泊。

后来,丽华在一次意外中被人救了,她认出了救她的人,是许广平的父亲。她深感内疚,又怀念过去和许广平在一起的日子,于是就来到许家门前,借书藉以慰迷茫之心。许父明白缘由,不忍拒绝,便和妻子商议,将丽华收为养女。一天,许父发现丽华在读一部让她好疑惑的《诗经·卫风》: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许父经常拿着诗经向丽华解释,心境逐渐亲近。但许家的侄子也被丽华的美貌和聪明所迷住,私自向她求婚。为了不伤许父母的心,丽华独自离家,结果被侄子所杀。事发后,许父母找到了她的遗笔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如此之久,今安而何?牡丹花下死,做鬼也风流。

直到今天,这段既悲又美的故事依旧流传,人们依稀看到了丽华那自强不息,倔强不屈的精神。

唐婉:牡丹花下死的历史典故

“牡丹花下死,做鬼也风流。”这个典故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。而背后的历史故事又是怎样的呢?

牡丹,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代表性花卉。唐朝时期,牡丹就已经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。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的一位公主——长公主李宇光的女儿唐婉。

传说,唐婉虽为皇亲国戚,但不满足于宫廷的生活,喜欢到院子里漫步。一天,她在花园里看到了一朵正在绽放的牡丹花,花色艳丽,花蕊绕以白雪,她被这朵花的美丽惊艳了。

正巧,唐婉听到了一位宫女在说:“君王拔剑四顾心茫然,欲语泪先流。”意思是说君王拔剑寻找什么,但充满了茫然和失落。唐婉听到这句话后,便想到了一首诗:牡丹花下死,做鬼也风流。这句诗,既能写出牡丹花的高贵和美丽,又能表达出自己不愿被束缚于官宦家族的心情。

当时唐婉才16岁,然而由于皇权至上和地位尊崇导致的政治和族规约束,她不得不嫁给了唐太宗的儿子藩王李玄霸,并未能嫁给自己所爱的人——窦评事。自此,传说中的唐婉便在牡丹花下病故了。由于唐婉的死去曾言传身教了一个信念:不畏权贵,勇敢追求自由,”牡丹花下死,也要作鬼雄”的精神就成功地代代相传了下来。

牡丹花下死,白首不离

在陪伴中她渐渐地爱上了他,不可救药地。爱情像一颗纯净而又炙热的火种,在两个人之间燃烧。他欣赏她的聪明、善良、坚强,她也为他的英俊、成熟、稳重所吸引。

然而,世事无常,他们因为一场令人难以想象的意外离开了江南园林里的牡丹花海。江南园林的牡丹花,朵朵如玉,美艳如丹,冬日的阳光映照下,更是难以抵挡的迷人。而他们则与这一切与世长辞,虽然少有人了解他们相爱的事,但每每看到牡丹花依旧想起了他们。

据传,牡丹花下死,白首不离,这是对爱情坚贞的最好诠释。他们不能白首偕老,却在这绚丽多彩的花丛下死得那么轻松。他们的灵魂永远也不会离开这片美景,就像那牡丹花一样绽放出永恒的魅力。

或许,这场未完成的爱情故事可以把我们感动哭泣,但是,它更应该启示我们,无论在何时何地,只要把握住了爱,那么,牡丹花是否依然美丽也就不再重要了,我们重视的是在花前牵手相伴的这份感动和真诚。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