罄竹难书的意思是像竹子丝一样细,数不过来,这句话最早出自《红楼梦》,是宝黛一场误会的导火索。后来这句话就成了流行语,形容不可名状的多,操作繁琐的难,达到无法计数的程度,充分表现出中国古代文化所讲究的“精微”和“严谨”风格。
关于罄竹难书的成因,最早的说法是出自《御定六书》中的“极微”,意思是极其微小,规定以象竹丝。而后来人要表达这个意思时,为了夸大其词,便演变成了“罄竹难书”。也有说法是出自晋代文学家桓谭《送梓州严中丞之府》诗中的“难书罄竹”句,意思是像竹子的纹理那样细小难写。
无论哪种说法,这句话都成了形容说不清楚、记不住的困境的汉语成语,并被广泛地运用至今。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,知识学问的积累被视为一种修行,尤其是在古代,读书人更是被重视和崇尚的社会群体。因此,罄竹难书这个成语,尤其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“精、微、严”的审美标准。
今天,这句话已经被广泛引用,经常出现在各种场景中。比如计算机编程中,如何描述一个非常复杂的逻辑结构,即使数不清其中的细节,也经常会用到这个比喻;在日常生活中,菜谱上的步骤繁多,字写得又小,难以辨认,也可以说“罄竹难书”;在艺术领域中,极其缜密、复杂的传统工艺,一些器物上一层层细密的纹路,也常常被称为“罄竹难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