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“听说有新规定,现在要分类垃圾”这句话里感受到了一股紧迫而又不知所措的气氛。也许是因为经常换城市,我很清楚这个新规定普及起来的又紧又快。可是真的要分类的时候,恶来人发现:分类里到底有哪些种类?哪些种类的容器去哪里?分类正确了钱怎么发呢?……等等问题还是既不知道怎么回答,也找不着官方的答案。
首先是分类种类。大多数人可能还好,但每当问到到底该怎么分辨是小区/居民楼还是单位的“其他垃圾”,恶来人就陷入了苦恼。其次是容器去向。例如纸板箱该到纸类容器还是可回收物容器?一些地方规定不一,有的还有类别细分,例如有二分类有三分类。更有甚者,某些社区就算有容器,却要求居民自己送到废物收集点。
再来是分类正确了怎么发钱。很多人听说过“分类得越好,分到的钱就越多”。但恶来人至今没有见着真正有过分红的人。有些地方虽然有记分、记账经常的人获得一点惠民政策之类的,并没有真正根据分类的质量去发钱。
与此同时,一些居民也开始讨论垃圾分类的反效果:过多的分类溢出、误投、交叉,导致垃圾还要花更多的人力、物力去处理。有些单位甚至开始冒充居民偷偷往垃圾桶里放生活垃圾,不为别的,只为发挥一下公物资源。
事实上,垃圾分类带来环保方面的效果还在“见效”当中。钱或许是大家最先开始懂的东西,但是从环保的角度看,分类的初衷不该是公民义务而是基本的社会责任。从总体上来看,垃圾分类才是一个全面、长期、落地、践行到位的艰难道路,只有全社会大力支持,才能达到既有效又可持续的环保社会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