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书郎,古代官名,是指担任皇帝侍卫的官員,负责处理皇帝的文书及承上启下的文书,因此校书郎给人的感觉就是典雅文质。官名的创建可以上追溯至唐代,隋朝也有过类似的制度,被认为是中央政权中的高层官员之一。
校书郎是由朝中大臣中遴选而出、特别优秀的文人,或者是由科举考试中高分获得者评选而出,担任皇帝的文书处理官员。在唐代,校书郎属于正八品,官品不高,但往往代表着皇帝的亲信和信赖。
校书郎在晋代后出现,并在唐代正式设立官名,唐代规定校书郎每年参加一次科举考试,得一甲及第的才有资格入选成为校书郎。此外,唐代校书郎还分为内侍选和制科举两种,即由后宫内侍和通过科举考试者经过皇帝挑选和任命。
同时,校书郎也可以在任期满之后继续晋升,如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文官政治家,如唐朝的魏征和宋朝的文天祥,都曾担任过校书郎这一职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