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文化知识 > 彼得原理(深入浅出:解读彼得原理)

彼得原理(深入浅出:解读彼得原理)

来源:寒伦知识网

彼得原理(Peter Principle)是由劳伦斯·J·彼得和雷蒙德·赫伯特于1969年提出。它说的是“每个员工都会上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”。从而形成“职业晋升和员工胜任度并不相等的现象”。

在彼得原理中,员工晋升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在现有职位上表现出色而被提拔。但是升职的优点却转化成了大家的弱点:进入下一个职位后,起初的表现同样优异的员工,却发现新的职位的工作要求其实跟自己技能和能力相差甚远;职位高度无法匹配员工的技能和水平了,也就是说到了该员工的“水平极限”这一点,再进一步的职位晋升就难以让员工保持原来的水平了。这样就陷入了一种职业的困局,被形象地称作“上升过头了”。

一颗闪耀的彼得原理之星

彼得·杜拉克第一次使用“彼得原理”这个术语,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。他的这项管理学理论起源于一个日常的笑话:“人员上升到一定层级后,便会达到自己的职能上限(即不能再升迁),这就被称为‘晋升至失能点’。”杜拉克在这个基础上发现了一种现象:在组织中,每一个人都存在一种“失能点”,在这个点上,他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当下的职位,达不到应有的成功。随着他们在组织中的升迁,他们会达到自己的“失能点”。当升迁再次到来时,他们会遇到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,从而失去动力,进一步下降;或者因为缺乏适应力而加紧努力,直至熬到自己的最终“失能点”。

这就是彼得原理。科学地发现和使用彼得原理可以使人和组织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,摆脱僵局,迎接挑战,不断创造新的价值。对于个人,意味着定期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,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,避免被职位的高度盲目蒙蔽,而要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。对于组织,就是要适应和引导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,以趋势和需求导向为动力,为改进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。

彼得原理:优秀员工也有成长的瓶颈

彼得原理(Peter Principle)是一种管理学原则,顾名思义它源于办公室中的员工管理现象。理论的核心概念是:在一个层次制组织中,每个人都会被提拔到他自己不能胜任的程度。在这个位置上,他最终会停滞不前,成为一个失效的管理者。

没有人天生就是管理专家。优秀的员工可能并不适合担任管理者,甚至会降低团队的效率、贡献甚至造成损失。这就是彼得原理所阐述的管理漏洞。

彼得原理的启示在于我们应该重视员工的特长,而不是一味强求领导管理能力。在招聘时,应根据岗位特点和职位需求,选聘合适的人才;在培养员工时,也应以个人特长为依据,注重针对性培训,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。

毫无疑问,管理者的卓越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对于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,但是在实践中,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优秀的员工也有成长的瓶颈。只有在合适的环境和岗位下,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掘自己的特长,发挥出最大的效能。

相关信息